食药署近年接获数起姑婆芋食品中毒案件通报,103年及106年皆曾发生民众在自家菜园将姑婆芋误认为芋头煮制餐点,食用后出现口腔麻痺、喉咙痛等症状;而109年则发生民众至便当店外带餐点食用后,出现喉咙痛等症状,该食品检体经检验后确认为姑婆芋。
姑婆芋、芋头叶外观相似 误食恐致中毒
食药署指出,姑婆芋分布于台湾全岛海拔两千公尺以下的山区林下、河边或阴湿之地,春天会结红色小浆果,全株之汁液及块茎有毒,其叶子为爱心形,叶脉较明显,水珠于叶片上无法凝结,地下茎细长,且偏黄色;而一般芋头叶片为盾形,叶脉较不明显,水在叶面上会形成一颗颗小水滴,其地下茎具有紫色斑点。姑婆芋与芋头外观相似,两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识,不慎便可能造成误食。
有毒植物难辨识 确认来源避免伤害
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经验丰富的专家也难以辨识,且植物的外表亦可能具有毒成分,在摘采过程中容易误触毒液,食药署强调,民众应避免自行采摘或食用来路不明的植物,餐饮业者供餐时,要先确认该食材的来源,不同种类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状不尽相同,轻则肠胃不适,重则伤害中枢神经系统。
食用植物出现这些症状 应立即就医
若民众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另外,芋头中的不溶性草酸钙、水溶性蛋白质及碱溶性酚类等成分会产生交互作用,使皮肤剧痒,且食用未煮熟的芋头可能出现嘴麻的现象,因此芋头料理务必要澈底加热后再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