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精神科郑海擎医师表示,经常会听闻有精神异常的人,对亲人或陌生人出现攻击、威胁行为,甚至发生惨绝人寰的悲剧,身为一个精神医疗人员,听闻这样的消息,心情难免分外沈重。
郑海擎医师表示,一般会出现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撇开某些特定人格或物质滥用(如酒精、安非他命、或强力胶等等),最常见的为「精神分裂症」与「躁郁症」两种。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受被害妄想影响,认为周遭的人会对他不利,产生异常敌意,而出手攻击以自保;或受到幻觉干扰下动手伤人。躁郁症患者在躁症期间因情绪会异常高亢易怒,自我控制能力变差,只要受到刺激或不顺其意即反应剧烈,轻则谩骂,重则有肢体攻击。
两种疾病在急性发作时有时并不容易区分,需长期观察病程变化才较能有确定诊断。大部分的状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若未经治疗病况会持续恶化,幻觉妄想持续存在且越来越固著,并伴随日常生活功能的退化,看不到病情康复的阶段;而躁郁症患者的躁(或郁)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缓解,在两次躁(或郁)期发作中间可能有长短不一的无症状稳定期。
郑海擎医师指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病患之所以会有攻击行为,其实都是受到疾病的影响,而非病患的本意。病患本身其实也是深为病症所苦,若能接受适当的治疗,症状受到控制,病情维持稳定,一样能从事正常工作,过正常生活。绝不是有些人心中所恐惧的是『不稳定的定时炸弹』。
但无奈的是,确实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缺乏病识感,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所以也不愿意接受治疗,这种情况下家属是否能协助个案就医便格外重要。但有些家属是对精神疾病缺乏足够认知,认为病患是『卡到阴』或是被『脏东西』附身,所以只寻求民俗宗教疗法处理;有些家属是不忍心或是害怕遭病患怨恨,所以迟迟不愿带病患至医院就医;有些家属则是病患病情不断反复发作后心力交瘁,所以放弃再带个案就医。
研究上发现,越早接受治疗,病患恢复的机率越大,日后也比较容易有病识感,而越晚接受治疗病患预后越差,之后生活日常功能受损也越严重。其实,罹患精神疾病跟罹患身体疾病一样,一旦发生都是让人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但身体的疾病大部分的病患会主动就医,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却因缺乏病识感而延误治疗,如家属无力或不知该如何带病患到医院,其实必要时可以请求当地公卫护士、警察或消防人员的协助。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