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媒体、亲友或甚至受暴者自身经验中,常可以看到亲密关系受暴者即使生活长期受影响甚至周边亲友不停劝离,还是无法主动结束并离开一段关系,不少亲友也会劝到生气进而放弃。常言道「当局者迷」,有时受暴者不是「不离开」而是「离不开」,若受暴者本人或周边亲友能够对其背后原因多点了解,或许才能确实保护自己,脱离家暴事件持续上演的泥沼。
了解「离不开」的原因 才能让受暴者「清醒」
离开任何一段关系都不容易,有多方的考量、情感的羁绊,也会因错误的养成观念,让受害者期待并相信对方能有改变的一天,而忽略暴力行为本就是一种犯罪,是不该存在于任何一种相处模式中的。另外,施暴者也常将暴力行为的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让受害者不会意识到那就是家庭暴力,这也是为什么「离不开」。
借由检视下列几点因素,可协助找出受暴者无法离开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
(1) 受害者在外的社会与经济压力:若受害者是长年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者,面对重回职场的一系列压力,像是否还具备工作能力、年龄是否还有竞争力等,心理上的焦虑与对未知的恐惧,甚至会动摇离开家暴环境的决心。再者,社会氛围较容易对离开的受害者贴上负面标签,受害者因害怕被贴标签而宁愿继续忍耐。
(2) 受害者的成长背景:女性成长过程中,较容易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和教导,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要「忍」、「顺从」等就能使关系变得更美满,结果却没想到牺牲奉献的背后却只让暴力伤害更为严重。
(3) 受害者的精神病理学:举例来说,具有边缘人格(a borderline personality)者,对于自我形象、人际关系与情绪普遍不稳定,在不稳定及紧张关系中,也相对无法确定自己正在遭遇的问题,是否会伤害自己。
(4) 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关系:受害者的崇拜与拯救感、被威胁与控制,经济与子女等因素等等。这些问题呈现出纠结混乱的家庭因素,都是难以离开的原因。
如何「安全下庄」? 这几点绝对要注意
「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若没有长时间互动和深刻相处,很难了解对方是否具有暴力倾向,特别是情意正浓的交往初期,更是无法辨别。那么,当发现对方有家暴行为,到底该怎么离开这段关系,最重要的前提是「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下,辅以谨慎、温和并缓慢的处理方法。
(1) 坚定的决心:事情不能只聚焦在家暴者对你的好,而忽略对方打你的事实,若置之不理,只会加深对方暴力的恶习并难以逃离。
(2) 告诉家人与朋友你的处境:行动前先告知家人朋友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处境,并打算离开这段关系的想法。家人朋友的了解与支持,可以缓和你的焦虑并讨论离开的方式,甚至也能保护你远离可能的危机状况。
(3) 理性且委婉的淡化关系:想好自己说的方式、态度和理由,并事先多做演练,减少伤害性,让对方有尊严地离开可以减少悲剧发生。
(4) 慢慢地远离并减少回应:对方会因为失去你而感到焦躁甚至偏激的行为,所以消极的回应到后续的不回应这段过程需要慢慢做,让双方冷静下来后,则避免有联系、牵扯或财务纠纷等等。同时间请保留一段情感真空期,避免再度刺激对方。
(5) 寻求警政协助:若分开后施暴者仍过度打扰可向警方举证,并尽量避免单独外出。严重者可以申请保护令或提出伤害告诉。
适时寻求专业协助 主动咨询政府或民间单位
如果真的走到司法程序,不懂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关系,国内有政府单位「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妇幼保护专线113」和民间单位「励馨基金会」、「现代妇女基金会」、「法律扶助基金会」等,皆有专业人员提供相关法律及社会协助讯息,协助受暴者度过动荡不安的过程。
原文网址:咨商心理师邱郁茹| 暴力行为的背后是控制与权力,为什么离不开一段不快乐的关系?伴侣咨商另一半不愿意同行,一个人也可以。
(文章授权提供/作家:Oops!!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