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部分民众对于日本福岛食品即将以品项管制的方式进口感到忧心,原因就是怕摄入福岛核灾区可能产生的辐射污染食品,进而导致「癌症风险」提高。然而,和信治癌中心医院核子医学科主任黄玉仪说明,若排除大量辐射外泄等因素造成之急性放射线症候群,微量辐射其实就跟抽菸、吃醃渍物、紫外线、PM2.5或甚至日常作息不规律一样,「仅是多种致癌因子的其中一种」,而致癌因子并不表示接触到就一定会致癌,建议民众多加了解才不会没来由地恐慌。
1毫西弗是多少? 专家算给你看
黄玉仪主任指出,科学家曾追踪调查天然背景辐射特别高的地区,包含印度喀拉拉邦(India Kerala, 1-45毫西弗/年)、伊朗拉姆萨(Iran Ramsar, 最大值132毫西弗/年)、巴西米纳斯吉拉斯(Brazil Mineas Gerais, 7毫西弗/年)、中国大陆广东阳江(China Yangjiang, 平均5.8毫西弗/年)等,并未发现有异常癌症发生率。黄玉仪主任也提到,目前各国辐射相关工作者必须随身携带辐射剂量计,并将辐射剂量与健康资料登录到中央政府。加拿大曾进行关于辐射工作者与癌症风险之间关联的大型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辐射工作者与一般民众相比,整体癌症发生率、癌症死亡率并无增加趋势。
除天然背景辐射及医疗行为外,国际间多将一般人一年游离辐射曝露限值定为1毫西弗/年,辐射相关工作者则为20毫西弗/年。究竟「1」毫西弗是什么概念呢? 以最符合时事日本福岛地区食品的例子来看,黄玉仪主任换算,若以卫福部公告,未来对于日本福岛地区食品进口之标准值,铯-137加铯-134总合100贝克以下来计算,一般民众要在一年内吃进762公斤被政府放行含有99贝克铯-137的辐射食品,才会达到考虑计算癌症风险之起算点。
▲辐射剂量比较图
人体累积100毫西弗辐射剂量后 100人中可能增0.5人罹癌
黄玉仪主任表示,辐射的健康风险可分为「机率效应」及「确定效应」。机率效应代表可能、但不一定会发生,且无法确定何时、在谁身上发生。大家最担忧的癌症诱发即是属于辐射健康效应中的「机率效应」。因为辐射造成人体的影响难以用实验验证,故相关数据多仅能从核灾事故的事后研究获取,依据过去的研究资料发现,在累积接触100毫西弗的辐射剂量以上后,每再累积增加100毫西弗,会增加0.5%的罹癌机会,意即每100个接受此辐射累积剂量的人中,可能会有0.5人会因此罹患致命性癌症。
确定效应则是大于100毫西弗的辐射剂量才会发生,而剂量一到就一定会发生相关副作用,并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如癌症放射治疗造成之皮肤反应,包含皮肤红肿、疼痛针刺感、脱皮或落发。
国际间通用 辐射「线性无阈值理论」
辐射健康风险其实有多种理论,黄玉仪主任说,因为在过去核灾事故中观察到,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本身有一阈值存在,真正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剂量阈值约为100毫西弗,意即累积100毫西弗以上辐射剂量后,风险才会开始上升,虽然部分学者认为,在此剂量下并无任何科学性资料,因此相对安全。但有鉴于核灾对人们带来的影响及恐惧感,有一派学者认为「有辐射就有伤害」,进而提出「线性无阈值理论」,也是目前最保守、也被国际重要辐射防护组织采用之概念。
▲额外接受之辐射量与致癌率关联示意图
但回到前一节提到的研究结果来看,为什么最常接触辐射的相关工作者却没有观察到癌症风险增加呢?在这边也必须提到另一个不同角度的理论「辐射激效」,这个理论提出,缓慢且少量的辐射曝露反能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因身体接受过微量辐射后,对于辐射的修复能力反而会增加,黄玉仪主任分享,最生活化的例子就是「北投石」,做为稀有放射性温泉矿物广为人知,还有「药石」之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
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