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风萧瑟的季节,就莫名产生孤寂感吗?试试「敬畏」练习,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外在,有助转换情绪。根据2020年9月发表于《情绪》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周进行15分钟的「敬畏散步」持续八周,有助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正面情绪、减少困扰。
敬畏的情绪 关注比自我大且无法立刻理解的事物
该研究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老化中心(MAC)和全球脑部健康研究所(GBHI)学者合作进行,研究者从记忆与老化中心长期进行的研究中招募52位健康的老年人,请参与者每周至少散步15分钟,于每次散步前、中、后进行自拍,并填写简短的调查,说明散步的特征和经历的情绪,共为期八周。
研究者特别针对26名参与者描述敬畏的情绪(例如:自然、艺术、音乐或被带入一种集体行为如:仪式、音乐会等),建议其在散步的过程,关注比自我大且无法立刻理解的事物,体验敬畏的正向情绪。
结果发现,随着研究的进行,「敬畏组」参与者的敬畏经验愈来愈多、对周围的事物愈来愈感到惊奇和欣赏,自拍也随着研究过程逐渐将自己缩小,而更强调周围的风景,同时脸上的笑容也明显增强,对照组则是散步的更为频繁,但并没有在情绪健康或自拍照上产生显著的变化,代表研究结果确实与敬畏的经验有关,而不是户外运动的时间。
敬畏散步 提升正面经验
国立成功大学护理学系教授林梅凤说明,上述研究与完形心理学的图像(关注的焦点)与背景(忽视的部份)概念相符,参与者透过敬畏散步,想像或关注周遭无法立刻理解的事物,像是大自然的声音、光线…等,借由自己与环境焦点的转换,从原来不曾关切的事物转为关注,历经8周养成将焦点放在周遭环境的习惯,有助于提升正面经验。
她提醒,敬畏散步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引导与说明,华人文化较容易有鬼神暗示的联想,若应用于忧郁症患者,须考量患者本身的固著性被赋予暗示是否会适得其反。
鼓励看看窗外、到户外散散步 发现以往不曾关注的事物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敬畏」综合了尊敬、恐惧与惊喜的情绪,是种可提升「小我」的认知或态度,能够使自我与周遭世界感到相衬的健康感受,从上述研究发现敬畏有助于促进情绪健康,在生活中加一点愉悦以及和周遭世界多一些连结,这种敬畏经验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她说明,敬畏体验是种很间单、每个人都可尝试的方法,只要每天保留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暂时放下围绕在身边的科技产品,给自己一个小目标,看看窗外、到户外散散步,发现以往不曾关注的事物,将注意力从内在转到外在,就能够增加敬畏感受的频率。另外也可透过给自己一个小试验,像是每天给三个人赞美或微笑,即便正处于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更该有所行动,透过这种自我试验,给他人一个微笑,与人连结、建立正向的互动,也能产生与敬畏体验一样的正向感受,有效帮助自己转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