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3平台-高德注册

欧亿3登录介面_综合维他命越贵越有效? 化工博

综合维他命到底该怎么吃?以下几件事你得先知道!

最近闹哄哄的太空人维他命,引起热烈讨论,很多专家学者都给了大家建议~

「谢博不要打太极拳!你的看法是什么???」

我喔?我自己是有在吃营养补充品的,我个人看法,不论是常见的综合维他命、维他命B群叶黄素,或是女生常吃的补钙、补铁等营养补给品,适当的剂量下对身体肯定会有相对程度的辅助,特别是因为生活节奏紧张,没空注意均衡饮食的现代都会生活,营养补充品的确是方便、省时的方式。但如果产品本身行销文字,会让大家对功效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是在剂量上有所疑虑,就值得来好好探讨了!

「不切实际的幻想?我觉得看起来真的超厉害耶!」

什么是合理剂量?

首先强调,理性消费!理性消费!让我们试着用理工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第一步先想想:到底各类营养素每天补充多少才能达到预期的辅助效果?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的网站其实有充分的资讯给大家参考,例如维生素B1、B2建议摄取量(RDA)落在1.3mg~0.9mg之间,B12建议摄取量2.4µg。购买营养补充剂之前,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判断商品的剂量是否合适。千万不要求好心切,觉得剂量高就一定比较好喔~

但反过来说,既然是「营养补充品」,营养素含量也要在一定的值以上,才会达到效果。台湾本地生产的维生素类胶囊,其每日摄取量在下表的「认定基准值范围」,是必须经过查验登记的。

「查验登记?什么意思啊」

简单说,「认定基准值范围」都大于建议摄取量(RDA),其实就是一般市售的维生素类胶囊所使用的常见剂量。只要在范围内,按照建议量服用,都可以补充到RDA。但如果你发现你买的维他命,剂量比「认定基准值范围」还要低,无须经过查验登记的话,与其说是「营养补充品」,倒不如定义为「食品」比较合适。

「可以说白话文吗?」

嗯,比「认定基准值范围」还低,含量就嫌低了啦!

每个营养素的吸收途径不一,放在一起不见得通通都好

「谢博!那如果我想要吃营养补给品,一次吃很多种类一起是可以的吗?」

嗯,你会同时把鲁肉饭、刨冰、珍珠奶茶有果汁机打在一起喝下肚子吗?营养补充品要良好吸收,要根据各自的特性,不是一口气吃下去就OK的。

「为什么不行?」

第一、有些成分会互相打架,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是铁跟钙,使用铁剂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或是服用含铁保健产品,通常不建议搭配牛奶,且最好隔2小时以上再吃高钙的食材、补充品。此外,有些上班族为了提神,每天早上一定要来杯咖啡,没喝就全身不对劲;或是从事长跑、三铁、重量训练的运动爱好者,也会选择在健身前补充高剂量的咖啡因锭,帮助在训练过程中有更好的爆发及专注力。但咖啡因会加速钙质代谢,增加尿液中钙质排出可能。所以如果钙片跟咖啡因同时吃,等于就是白吃了~

第二、脂溶性成分,最好配饭吃/饭后吃。维生素A、D、E、K、鱼油、Q10、叶黄素.......等脂溶性的营养素,随着消化系统运作,跟脂肪一起吸收效果比较好,空腹吃吸收率就比较差了。

「嘎!那早上起床吞维他命,不就浪费了?」

如果你早上吃的是B群,因为是水溶性为主,是OK的;如果是综合维他命、叶黄素,那最好是跟早餐一起吃效果比较好唷。

基本营养素都是纯物质:贵不见得就一定比较好

以常见的维他命A、B、C、D、E,钙、铁、锌、镁、叶黄素来说,不同来源的效果差异其实并不大,能作为补充剂贩售,纯度也有一定水准。所以千万不要迷信「贵就是好」,确认每种成分的剂量是否足够,才是最重要的。

营养补充只是补助,均衡饮食才是根本

「营养补充品」顾名思义就是补充原本不足的营养素,如果本来就很注意饮食均衡,有做到每日五蔬果「3蔬2果」的饮食原则,搭配「营养补充品」,就是事半功倍;但如果你是餐餐都是高油高糖,也不吃蔬菜水果,那就算是火星人、宇宙人的营养品,都只能算是事倍功半的亡羊补牢。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良好的运动习惯,才是健康之本,才能从源头改善营养素不足的状况。

总归来说,世界上不可能有一颗「万灵丹」型的综合维他命可以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可能欠缺的营养素也会不一样。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与其盲目相信单一颗综合型态的「营养补充品」,不如花点时间去厘清自己需要的营养素是甚么,再去补充。

如果身体发出异常的警讯,建议还是要找医生诊断

「但我常常会感受到疲倦或精神不济,怎么办啊?」

如果身体长期感到疲倦无力或是精神不济,拜托千万不要以为吃吃营养补给品就可以彻底解决。营养补充品只是辅助,如果身体都已经发出警示讯号,还是要尽早寻求医师协助,找出问题所在!像是病毒性肝炎、忧郁症、甲状腺机能低下、贫血等等病症,都会导致身体有容易疲劳、精神不济的状况,如果长期感到身体疲累,尽早寻求医师协助才是上策!

参考资料:
卫福部公告有关业者申办国产维生素类锭状胶囊状食品查验登记及相关作业规定
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

(文章授权提供/良医健康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