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东北大地震,造成全球历史上三大核灾之一的「福岛核灾」,而台湾也于该年禁止福岛五县任何食品进口。时隔十年,卫福部于近日预告将解禁福岛食品进口,调整为品项管制,因此,有许多民众不禁开始担忧会造成食安危机。然而,其中有些人并不清楚辐射污染食品确切会造成人体哪些影响,仅是闻「核」色变;也有人对于公定标准提供的数字没有概念,贝克、西弗是什么,看得雾煞煞。要了解「辐射污染」,首先,可以先从对环境与相关产业影响深远的两起超大型核灾事故看起。
史上最严重核能事故 使大量放射物质进入生态链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制」(INES)将核能意外依严重程度分成7等级,数字越大代表越严重,四级(含)以上称为事故;三级(含)以下则叫做事件。从核能首次开始被运用至今,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七级最严重意外事故,分别是1986年车诺比核电厂爆炸案及2011年因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
▲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核子医学科主任黄玉仪指出,核电厂本身的爆炸可被控制与重建,然而,爆炸当下透过空气四散的放射性物质,可能随着雨滴流入河川、进入土壤并延伸到既有的生态链,关联到的产业不仅农业,还有畜牧业、渔业...等不胜枚举,而核灾产生之废水也会排入海洋中,造成的影响既长远又全面。
碘-131半衰期短 铯-137则需30年才衰变减半
核电厂事故喷发出的放射性物质中,以「铯-137」及「碘-131」两者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也因此国际间对食品辐射污染容许量的标准,多以两者为判断依据。黄玉仪主任表示,辐射尘中碘-131含量较多,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一旦核电厂发生核子事故,相关单位即会迅速发放「碘片」给民众,目的就是在让人体先吸收此种稳定碘,避免放射性碘在体内堆积,以达到保护身体的效果。
▲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黄玉仪主任解释,碘-131的半衰期仅8天,一般而言,超过10个半衰期后其辐射量就会趋近背景值,可想而知,福岛核灾距今已近十年,事件发生时辐射落尘中的碘-131至今已是接近正常环境的辐射背景值。
然而,铯-137半衰期长达30年,对环境的影响深远,也是核灾后需长期被关注的辐射污染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
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