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潘小弟弟在2岁时常出现无意义且重复的行为,经医师诊断为自闭症。接受物理、职能及语言治疗后,潘小弟弟的情绪行为及沟通能力明显改善。一般而言,若发现孩童有自闭症的症状时,家长应尽早寻求早期疗育团队的协助,针对孩子主要问题接受各专业的评估,不但能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状况,也可借此引导孩子产生较适切合宜的行为。
遗传、怀孕期受感染、脑部损伤都是可能原因
郭综合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师张志龙表示,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类孩童在大脑的接收、组织及计画过程与一般发展的孩童不同,使得自闭症孩童对于事情反应会有所不同,也因为自闭症孩童彼此间的差异性大。造成自闭症的原因不明,遗传因素、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及脑部损伤都可能是主要或间接原因。
依105年卫生福利部统计资料,台湾自闭症人口为13476人,盛行率为1/2000,都市比率较乡村高,并有逐年增长的情形。多数自闭症孩童在3岁前,通常1~2岁时就会表现出社会沟通与互动障碍。
可能会出现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思考模式
由于自闭症孩子对口语、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表达与理解能力不佳,部份自闭症孩童甚至会出现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或固定的思考及行为模式,若不服从他的意思就会出现情绪问题。因此常会发现自闭症孩童易有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及人际互动不佳的情形。
利用感觉统合打开身心灵
职能治疗师常使用感觉统合治疗、游戏治疗及行为分析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动机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以改善自闭症孩童不适切的情绪反应、人际应对沟通。学者何美慧教授于「温柔引领泛自闭症学生」一书中指出,自闭症孩童有一个不同于一般人的感觉世界。感觉统合治疗,强调适当的提供前庭觉、本体觉及触觉刺激,以促进中枢神经的组织与整合的特性,可适切改善自闭症孩童的感知觉特质。
张志龙职能治疗师表示,若发现孩子疑似出现自闭症情形时,建议需早期发现并早期进行治疗,并在专业人员、老师及家长的合作下,协助自闭症孩童逐渐融入社交并适应日常生活与环境。(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