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挚爱的亲人离开人世间;当心爱的人无故分手;当陪伴20年的宠物离世;当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物抽离时,我们的世界仿佛彻底崩解。根据《CNN》报导,美国精神病学家库伯乐.罗斯(Kubler-Ross)在1969年提出了「悲伤五阶段」,包含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且悲伤五阶段不是线性的,有可能会在一瞬间经历每个阶段,或是不断循环,如果正在经历这些阶段的人,请看以下分析与建议,帮助自己度过。
一、否认
一般人无法在一瞬间或一天之内完全接受负面的消息,在否认的时候,有的人会呈现一种「麻木反应」,不代表内在没有哀伤、失落感,是因为还处在抗拒的阶段。例如在丧礼上,明明跟往者是很亲近的家人,表现却异常冷淡、冷漠、恍神,这都是否认的反应,而这样的反应与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蔓延,如果现在你正处于压到性的否认中挣扎,可以先试着告诉自己,停止与现实情况进行斗争。
二、愤怒
愤怒,其实是对失去的一种自然反应,无论是抱怨老天爷不公、抱怨身边的亲友,都是很自然的现象。「愤怒是表达痛苦的方式」,对于失去一切的人来说,一开始的悲伤就像在海上迷失,与任何事情产生不了连结,而愤怒就是船锚,在虚无当中暂时找到定点。在愤怒之下,可能会有「绝望」或「无能为力」的感觉,有时会引发内疚和自责,但其实要知道,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一个人的消失或离去,并非绝对是自己一个人造成的。让自己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愤怒,无论是在海边放声尖叫、跑步或是任何运动,可以帮助释放情绪。
三、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通常也源于内疚感,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有很多的「要是我这样做,或许他就不会离开了;早知道我不要这么做,或许可以挽回这个局面」的念头,不过也许在失去之前,当下你已经尽力了,只是内疚感作祟导致讨价还价,要记住,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有时还是会发生坏事。
四、沮丧
当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生活时,会引发忧郁症或极度悲伤,并且这样的悲伤有一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感觉,或者会把自己关起来,只想一个人静静的,或是对生活的各种事情提不起劲。「悲伤」会在不同的时间袭击人们,例如,在失去心爱之人的第一年不会感到忧愁,但有可能到了第三年,那些深处的悲伤会突然间涌出,为什么?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有「所爱的人,只是去度假了,总有一天会回来」的错觉。
而忧郁阶段的「深深的悲伤」实际上是认知到,「我所爱的人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如果您认为自己因失去或死亡,而感到沮丧,请寻求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要应对悲伤,也可以寻求朋友、家人或团体的支持,并定期进行自我保健。
五、接受
「接受」并非代表接受了「你所爱的人离开」,这只是意味着,「你现在接受了生活的新现实」。例如:我是一个寡妇,我一个人住。接受也并非「悲伤的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有很多时刻会想起离去的那个人。
那么悲伤何时会结束?「这个人离开多久,或许就会悲伤多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会永远带着痛苦而悲伤。悲伤最终会以「爱多于痛苦」来记住离开的人。进入「接受」的阶段,意味着你正在康复,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克服」悲伤,悲伤是学习将失去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在新的现实中勇往直前,悲伤始终常伴,但悲伤完整了我们,就像眼泪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与之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