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知名科学家居礼夫人曾说:「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只要我们去理解它,会发现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可怕的)」「辐射」是否真这么可怕?首先你得先了解。
平均天然背景辐射剂量 台湾每人每年1.6毫西弗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核子医学科主任黄玉仪提到,「辐射」一词仅代表一种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因此,生活中辐射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包含地球诞生时即存在的「天然辐射」;及随着工业科技进步发展出来的「人造辐射」。
黄玉仪主任说明,天然辐射可能来自于宇宙射线、地表,或存在于建筑物、地下室等地方中的自然氡气,因此不论是爬高山、搭飞机、泡温泉或一般饮食,都有可能接受到辐射,也称为「天然背景辐射」。而世界各地天然背景游离辐射也有很大的差异: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UNSCEAR)统计全世界各地的天然背景辐射值,以毫西弗/每年为单位,美国为3.0、英国为2.2、日本为1.48、台湾则为1.62,而全球平均为2. 4毫西弗/年。
▲玉山国家公园辐射地图/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阳明山国家公园辐射地图/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而人造辐射除了用来发电的核子发电厂之外,于农业、研究、机场安检或部分医疗行为都可见其踪影,举例来说,医疗诊断用的X光摄影、电脑断层扫描仪(CT)、正子放射摄影(PET)及常见之癌症放射治疗,皆带有辐射,然而其剂量非常低,若民众因为担心而影响治疗意愿,可能反有因小失大之虞。
▲图片来源/Pixabay
医疗效益大于风险 「健康存摺」掌握放射线检查辐射量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也于去年宣布,民众可于「全民健保行动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取得个人接受放射线检查之辐射量。于首页点选就医总览就可以看到当年度个人放射线检查医疗辐射量资讯,如想知道各项检查的个别医疗辐射量,可以于影像或病理检查报告选单,点选特定检查项目(如电脑断层造影)就能得知该项放射线检查之医疗辐射剂量资讯。
健保署李伯璋署长强调,另放射线检查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疗影像资讯,对病人带来的医疗效益远大于辐射暴露风险,且为疾病诊断所必要,医师会基于医疗专业判断安排放射线检查,如民众对检查安排有疑虑,可与医师沟通厘清,深入了解后能更安心与放心接受放射线检查。
辐射剂量限值、核食标准值 「这两单位」要先搞懂
放射科学领域有很多专有单位,辐射计量的标准值常用到两种,即「西弗」(Sv)与「贝克」(Bq)。贝克是放射性活度的单位,1贝克代表每秒有1个原子产生衰变,是相当小的单位,而数值越大代表放出的能量越多;西弗则是为了量化其对人体造成之影响而产生的公定单位,代表人体每公斤所接受到的能量释放(焦耳)。
国际间多将一般民众除了天然背景辐射及医疗剂量之外的辐射接受值,订为一年1毫西弗(等于1/1000西弗),而辐射相关工作者,黄玉仪主任说,也包含自己专任的核子医学科别在内,则为一年20毫西弗或五年100以下毫西弗。
▲一般游离辐射剂量比较图/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医疗游离辐射剂量比较图/图片来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急性高剂量恐致死 合理抑低原则为防护前提
黄玉仪主任指出,如人体突然曝露在>6西弗高剂量辐射中(非常少见,仅有4级以上核能事故较有可能发生)可能会使体内黏膜细胞遭受破坏、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若突然接受1-2西弗剂量,则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也被称为「急性放射线症候群」。
而辐射的影响是累积的,因此针对辐射防护,除天然背景辐射外,国际通用的辐射防治原则即为合理抑低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意即在可达成范围内尽量降低接受辐射的机会,无论是体外曝露如照射X光;或体内曝晒如吃入辐射污染食品。同样地,也可将辐射污染食品应用在此原则之下,为保障人民健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亦订定食品中含碘131、铯137及铯134之安全值。
▲辐射剂量比较图
参考资料来源:
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