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3平台-高德注册

欧亿手机app下载_暴力倾向者最怕又遇封城 「这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都经历过封城的防疫政策。为防止流行病蔓延,民众非必要不得外出,进而也从中发现,当家人相处时间拉长,家庭暴力、亲密关系暴力发生的频率与比例皆有攀升的趋势。近来,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又逐渐升温,会不会再度重返三级警戒或居家办公谁都说不准,假使又落到全家人得关在一户的情境,该如何及早发觉自己有暴力倾向并且预防暴力行为发生? 

以「指教」包装暴力行为 施暴者常无自觉

首先,先来谈谈家暴发展可能的成因。咨商心理师全联会常务理事胡延薇指出,在过去的台湾,不论是家庭教育或校园教育,「体罚」都是普遍可被接受的,而暴力行为无论是肢体暴力、言语暴力,常被赋予「I'm OK,you're not OK」这类指教式观念,进而被合理化。一般而言,施暴者会认为自己的重要性、阶级地位较高,等同于拥有绝对权力,进而发展成不自觉的暴力行为,同时也会低估这些行为对受暴者的伤害。

举例来说,当家人之间在分享生活,一方抱怨自己受到委屈、挨骂,另一方可能会直接说出:「是因为你笨!」这类攻击性言语。胡延薇分享,临床上常见有心理问题的孩童,其父母常未意识到自己讲出的话已对孩子造成伤害。如何改善?或许父母在话冲出口之前可以先设想,若今天是对朋友或同事,是否会讲出一样的话,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因关系亲密程度或年龄大小而改变,施暴者常忽略这一点。

以「破坏、伤害」来发泄情绪 施暴者高风险群

另外,还有一种家庭暴力成因,是佛洛伊德提出之自我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中的「替代作用」(Displacement)。即施暴者在职场、人际关系等外部环境中遇上挫折,会将情绪转移至亲近的人身上,而此时,家人很容易首当其冲,变成遭受情绪宣泄的代罪羔羊。

然而在发展成暴力行为之前,能否借由某些特质察觉自己或对方有暴力倾向?胡延薇提到,有些因素确实有机率助长暴力倾向的形成,如「生长环境」。

研究显示,在成长过程中常目睹暴力行为,或是长期被垄罩在施暴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发展成不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还有控制欲强、安全感不足、执著于权利但在外未得到满足,如有以上特质又刚好缺乏自我肯定,危险性可能会更高,例如:常以愤怒时想破坏东西此类行为来表现。

自觉快发展成暴力行为前 「抽身」为第一要务

若能意识到自己的暴力倾向,胡延薇提供一些方式帮助缓和情绪:

(1) 深呼吸,尽速离开当下情境或情绪刺激来源,至社区或公园等户外空间活动活动尤佳。

(2) 平时可储存能帮助自己缓和的音乐,意识到怒气值升温时,将自己思想抽离改投入音乐中。

(3) 整理自己容易被哪些话语跟行为激怒,自我探讨此类话语、行为是否真带有恶意或贬意,练习换位思考。

(4) 积极参与相关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沟通等心理健康线上讲座,培养同理心。

(5) 与亲密关系者一同进行伴侣咨商,彼此都需学会将气话「换句话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