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关系中能够彼此相互了解,并且真实自在地做自己,这样坦诚而紧密的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通常指的是伴侣关系,但并非所有伴侣关系都如此亲密。一个人面对亲密关系的态度,与其早期的原生家庭关系是有所关联的,吴宛亭心理师表示,伴侣间的依附关系与原生家庭的依附关系相似,每个人的依附类型和天生的个性气质,以及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关。依附类型简单地分为以下4种:
1、安全型:在感情关系中较有安全感。
2、焦虑型:经常担心害怕、胡思乱想,十分没安全感需要另外一半不断填补自己。
3、逃避型:害怕在感情里跌倒受伤,因此选择对情感采取抽离的态度,避免太过亲密。
4、混乱型:对于爱这件事感到纠葛,爱和痛苦的感觉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爱情关系中,逃避型和焦虑型很容易相互吸引,看见彼此身上没有的特质,这样的差异格外具吸引力,逃避型欣赏焦虑型丰沛的情感 而焦虑型欣赏逃避型的理智洒脱。然而,依附类型并非永远不变,可能会因为身处在不同的关系而有所变化。
亲密关系中易把幼时没有被满足的期待 转移到对方身上
吴宛亭心理师表示,在伴侣关系中较辛苦的地方是: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过去原生家庭的经验相聚在一起,我们很容易把一些幼时没有被满足的期待,转移到对方身上,或是希望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若是一直期待对方,也许会一直失望或是给对方很大的压力,不利于亲密关系的正向发展。应学习跳脱固有的框架,给彼此一个可以修整的机会。
在临床经验中,经常会碰到亲密关系出现以下2个问题:
1、个性与价值观的不同
因为不同而相爱,也因为这个不同而相恨。由于个性与价值观的不同而有冲突,经常会反映在生活习惯上,例如:挤牙膏的方式不同,就可能会有争执。或是处理情绪的方式不一样,像是不同依附类型的人在吵架时,焦虑型会一直讲个不停,希望能得到对方的安抚,让自己可以稳定一点,而逃避型当下可能会选择沉默,因为他需要时间冷静思考,两方的处理情绪的节奏不同,就容易出现冲突。
2、人生阶段
两个人不一定会在相同的人生阶段相遇,有些人会将想组成家庭放在第一顺位,但对有些人而言工作或是自我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两个人在讨论是否要进行到人生下一阶段时,就可能造成冲突或分手,比如30岁左右的男生往往还想冲刺事业,但女生需考量生育年龄。
适时向对方表达在关系中感到失望的事
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与阻碍,虽然一开始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但只要我们愿意腾出空间不恶意刺伤,仍是可以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吴宛亭心理师表示,首先允许并尊重对方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也允许自己与对方自然产生的情绪,不需要自责与或是怪罪对方。适时向对方表达在关系中感到失望的事,避免失望在心里无限发酵,在表达时切勿带着情绪化的攻击或恶意,清楚说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希望对方用什么方式对你,说出来才有沟通调整的可能性。虽然对方也是有可能不会改变,自己是否可以欣赏对方独有的方式,看见并包容彼此的不同。
两个不同的个体,对方不可能跟你完全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另一半可能不喜欢,这就是在亲密关系里独有的孤独。这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中自己要去面对的议题,而不是把这个问题丢给对方,一味地要对方满足自己,失衡的关系并不是健康的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彼此是可亲密坦诚地做自己以外,双方还是保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孤独,试着学习欣赏对方的不同进而慢慢完整自己的生命。(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