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3平台-高德注册

oe欧亿注册城裡迴盪著叮噹声,在赤崁找到府城的

oe欧亿注册

 

城市越来越热闹了。然而,这块土地原本的主人还在吗?
 
在十八世纪的古地图或风俗画裡,可以看到一些原住民的身影出现在府城。他们有的驻足店舖前,可能是进城採买时,在街头观望著商品吧。另外,也有很多人侍立在官员坐骑旁,或帮官员扛轿。身为清朝统治下的「熟番」,他们有义务负担差役,特别是公文传递,经常是交给健步如飞的青年「麻达」们递送。城裡街巷中或许曾迴盪著,他们疾走时手上铜环所发出的叮噹声。
 
然而,住在城市裡的大多是汉人,不是原住民。甚至连部落的生活资源与文化,oe欧亿注册也因为汉人的进入而逐渐变化。之后,新港人开始离开原乡,另觅他地生活。
 
先离开赤崁街一下。往隔壁新美街走,到开基武庙看看。
 
 
开基武庙小而精巧,保留了昔日倚临在港边的狭长空间感。相较于不远处规模较大的「大关帝」祀典武庙,府城人俗称这庙为「小关帝」,或是「关帝港」。
 
20200207-台南开基武庙原正殿。(维基百科)
台南开基武庙为全台首座兴建的关帝庙,图为期原正殿2010年整修后样貌。(资料照,取自维基百科)
关帝港是过去庙前的水道。商人们的货品,曾经频繁地往来于关帝港以及下游的佛头港。因此位居水道顶端的小关帝庙,和城内的商人们有著密切的关係。
 
一八一八年春天,小关帝庙整修完工,出钱资助工程的诸位善信名号,都被铭刻在前殿牆壁的功德石碑上。像是主掌府城商贸事务的三郊组织,林朝英经营的批发商号「林元美」,竹仔街吴家的业户「吴德昌」,做篾街黄家的成员「黄本辉」|庙门口还可看见他弟黄本渊题字的石柱对联,以及道衙户房的胥吏韦启亿等城内主要绅商大户。而在庙境内的店舖,像是碗店、茶郊等,也都以妈祖会的名义捐献。
 
 
这当中,在「本境店主」的项目下,有个「戴光来」,颇令人在意。差不多在此时,也有一位叫这个名字的人,他就是来自新港部落。
 
曾经的天与地
一七六八年秋天,一位名叫黄教的人,在今天的高雄冈山举旗起事,率众抗官,底下的群众则出没于台南、高雄一带的沿山丘陵。官府出兵征剿,当时新港社的部落领袖Tarinau——汉字写作「大里挠」,也带领部落族人协助官军。
 
 
这群新港人跟随官军来到今日高雄内门北边。前方就是禁止越界开垦的番界,但知府邹应元要在这裡设立防守据点,于是特许Tarinau带领部落族人越过番界,建立防御木栅,开垦土地。
 
利用这次机会,新港人在内门取得一片新天地,落地生根,往后也跟官府保持良好关係。Tarinau的儿子戴光位,后来拥有「屯番」部队高等军官的职位。在海贼王蔡牵侵扰府城时,他也因为带兵协防府城有功,在一八○六年受官府赏予五品顶戴的头衔。
 
戴光位有个弟弟,名叫戴光来。小关帝庙石碑建成的时间,跟Tarinau儿子们的活动时期十分接近,虽然石碑上的「戴光来」到底是谁,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如果真是这位戴家成员,那麽这名新港人后裔,后来可能进城经商,成为一位城内商人,大概就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都市原住民吧;不仅如此,他还可能发展出足够的能力资助寺庙整修,跟其他府城绅商一起参与城内的公共事务。
 
0200207-汉文与新港文并列的新港文书,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维基百科)
1784年,清朝乾隆年间,汉文与新港文并列的新港文书。(资料照,取自维基百科)
 
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曾经因为人群与历史的因素而四处流移。但有些人可能还是隐约记得他们原本的家。
 
左镇区冈仔林的李家,是从台南迁移到左镇生活的部份新港人。其中一代的李文贵,拥有「屯番」外委的中等军官职衔,当时是在戴光位管辖之下。现在李家的族谱中,掺进了一些像是「来自中国江苏省新港府」的异置记忆,但也保留了先祖渡海而来,以及曾经待过台南檨仔林(今台南市美术馆二馆一带)的蛛丝马迹。
 
即使很多人远迁他地,但戴光来的线索,是否能告诉我们,欧亿测速注册或许新港人也没离这片曾经的赤崁、曾经生活的天地太远?这裡面或许也有许多想像的可能吧。
 
府城的起点
 
走在赤崁街上很舒服,特别是有阳光的时候。这裡的阳光,会筛过路傍樟树的绿茵,华丽地泼洒在赭红的围牆与步道上。那是一片这座古都才有的宁静与悠閒。
 
然而,同样的阳光,三百多年前照耀的,可能是金光闪耀的沙滩;一百多年前,则是照亮繁忙的县衙门口与代书馆街。在这条还留著「赤崁」地名的马路上,或许可以找到府城的起点,以及她在时间荏苒裡如幻的身影。
 
从这裡出发,府城的故事就这麽开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