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都有与强迫行为相关的神话,例如东方的吴刚伐桂、西方的薛西弗斯推巨石,两者都和死亡对抗有关,因而被处罚不断做同件事。那么,真实生活中,现代人为什么会罹患强迫症呢?
一名30多岁的女性上班族个性追求完美,老是担心私人讯息会夹杂在纸片、公文中泄露,习惯性将丢到垃圾桶的纸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再取回检查,明知这样不行,她仍无法克制重复行为,造成工作时常延误。甚至回到家里,垃圾已打包丢到清洁车,她还追车要拿回来检视。经医师诊断为强迫症,接受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后,症状逐渐改善。
重复行为 不想做却停不了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一般精神科主治医师唐守志表示,强迫症约有1/4是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发作,男生在10岁前发病机率较女生高,但成年后比例相当,35岁后很少发生。一般而言,强迫症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体质、大脑神经回路、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通常是慢慢发生,据统计,产生强迫想法及行为到就医治疗,大约需7、8年时间。
强迫思考的英文为Obsession,字意为「着魔」,在精神医学领域,可以是「想法、冲动或是心像(mental image)」。它是一种无法控制的「侵入性想法」,自身也不想要,为了转移这种想法,出现了强迫行为(Compulsion)。由于强迫症的重复行为是无意义的白耗工,因此会受苦。
如何区分是正常行为,还是强迫症?像是有些人个性谨慎,出门都要检查电器、瓦斯有无关闭;也有些人摆放物品一定要成双成对。唐守志说,强迫行为除了明显的重复动作,心里活动如数数、默念、策画过程等也算是。与正常行为「因为喜欢而去做」,强迫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自身「并不想做」,却停不下来,因而受苦,形成恶性循环。医学上还会加上客观条件,如果强迫行为在一天里占据大于1小时以上,影响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并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可诊断为强迫症。
四大类型 客制化治疗
强迫症大致有四种类型,因人而异。一、清洁类:怕感染弄脏,会不断洗手或不敢上公厕,曾有青少年因不敢上学校厕所而休学;二、整齐控:要求东西按顺序、成对摆放;三、禁忌想法:不断出现暴力或伤害影像,会突然大叫大骂;四、忧虑伤害:总是担心灾害会发生,例如不断检查瓦斯开关。
哪些人是高风险群?唐守志指出,通常是内显性格的人,较容易难过、焦虑、孤单、负面思考;其次,神经回路从皮质到纹状体再连结到视丘的过程受到影响,也可能生病;此外,直系血亲有强迫症,得到的机率较高。
根据研究,长期追踪病人大约3、40年时间,未治疗的人,随着生命历程变化,2成会改善症状,仍有8成不会好转。而接受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的人,约有3至6成的疗效。唐守志说,精神疾病需量身订做的客制化治疗,目前药物以抗忧郁剂为主,剂量会比治疗忧郁或焦虑症强,治疗时间也较长,病人需耐心配合,至少三个月,才能判别药物剂量是否有帮助。而心理治疗则采认知行为及精神动力取向治疗,在研究上都有不错疗效。目前也有大脑深度刺激的新疗法,仍在研究探讨中,希望未来能提供治疗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