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地延烧,持续宅在家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接受疫苗注射。随着日后各种疫苗陆续到位及施打,除了之前接种AZ疫苗后出现极少见血栓的新闻,施打后出现全身酸痛,发烧,头痛等全身性的反应是大部分人会遇到的状况。
不同疫苗技术 出现皮肤反应也不同
书田诊所皮肤科主任医师蔡长祐表示,其实施打部位的局部皮肤反应,也是常见的症状。打完针后当天或隔天手臂出现红肿、疼痛、压痛的情况就是「局部注射反应」,不同的疫苗技术,所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之比例也可能随之不同。
针对2021年4月刚出刊刺胳针杂志(Lancet)以及美国皮肤科学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JAAD)收集英美两国大规模施打AZ、Pfizer以及Moderna疫苗后所出现的皮肤反应整理,倘出现相关的问题时,不至于太过惊慌失措。
女性及小于55岁占大多数 压痛症状最多
首先是英国在Lancet上提出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约4个月的期间,约62万多人接受Pfizer 2剂或AZ 1剂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报告。常见施打后皮肤局部副作用,如出现红/肿/热/痛/痒/瘀青/压痛/腋下淋巴腺肿等。出现以上任何一项的发生率:在pfizer第一剂后是71.9%,第二剂后是68.5%,AZ第一剂后则是58.7%。
蔡长祐说明,上述报告约有5-7成民众注射后出现皮肤局部不适的反应,其中以女性及小于55岁占大多数,出现压痛的症状最多,这些症状在注射1-2天后消失。真正出现皮肤对疫苗过敏,如皮肤红疹,灼热感,脸部、嘴唇肿胀的比例则是很低。
施打mRNA疫苗 常见5 种红疹反应
另外,以2021年4月美国皮肤科医学期刊所发表一篇414位施打mRNA疫苗后皮肤出现红疹的案例分析。其中最常见的五种红疹分别为1.延迟型大型局部反应(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2.局部注射处反应(local injection site reaction),3.荨麻疹(urticarial),4.麻疹样红疹(morbilliform eruptions),5.肢端红痛症(erythromelalgia);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副作用,例如冻疮样病灶、填充物注射处(例如打玻尿酸在脸上)红肿、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等。
mRNA疫苗特有反应 延迟型大型局部反应
蔡长祐提到,倘注射疫苗7-8天后手臂又肿一大包,又肿又热,又痛又痒,这就是「延迟型大型局部反应」,又叫做「新冠手臂」,这种情形是mRNA疫苗特有的皮肤反应,大部分的人会在4天左右消退;目前机转不明,推测有可能是对疫苗中的赋形剂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过敏。
而在接受第二剂疫苗注射后,「延迟型大型局部反应」还是有可能再度出现,但出现的时间较快,消退的时间也较快。而会出现上述的皮肤反应,主要是以女性为主(约85-90%),以及接受Moderna疫苗的人居多(约占92-94%),重点是出现这种情形并非是再打第二剂疫苗的禁忌症。
以上报告的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英美两国的白人为主,亚洲人对施打疫苗后的反应比例或许会有些不同,但仍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资料。
日常做好自我防护 符合资格接种疫苗避免伤害
最后,蔡长祐提醒,疫情尚未停止,平日少出门做好自我防护,符合COVID-19疫苗接种对象条件者请尽速施打,疫苗施打后常见的皮肤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压痛等,这些症状大约注射数天后会消失,倘持续红肿疼痛,并出现皮肤红疹,灼热感,脸部及嘴唇肿胀,甚至荨麻疹等情形时,请尽速就医诊断治疗。
(文章授权提供/常春月刊)